四年级语文国家质量监测考试模拟卷(六)后附答案

1. 下列字音不正确的是()。
2. 下面括号里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 一项是()。
3. 下面词语中带括号的字书写全都正确的 一项是()。
4.选词填空。
5.选字填空:( )
(1)面 ( ) 、()爱 、()罩
(2)( )论、 ( )子、 ( )别
6.下列词语中的“观 ”字与“天下奇观 ”的“观 ”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7.选词填空。( )
8.晨读课上,全班同学放开嗓子大声读书。听着同学们的读书声,你联想到 的词语是()。
9.下列词语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0.下面句子与冬季有关的一项是()。
11.“北斗 ”发射任务是一项庞大而精密的工程,卫星的成功发射离不开航天 人员对每一个发射细节的 把控,否则就会“()”。括号上填入最恰当的一项 是()。
1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 一项是()。
13.下面的句子不是拟人句的一项是()。
14.判断下列句子转换是否正确。
15.城市汽车尾气污染严重。我们应该建议爸爸妈妈:“( ) ”。下列说法不恰当 的一项是()。
16.根据《中国神话传说》 中的内容选一选。
17.根据《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 中的内容选一选。 关于奥丁探访智慧泉的说法,错误的是()。
19.《题西林壁》 的作者是( )代诗人 (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2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缘 ”意思是()。

(一)

一头圆, 一头方,长约数寸……日常拿在手里的筷子平平无奇,看上去似乎没啥闪光点。(但事实

上,它的身上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与礼仪,说起筷子,话可就长了。)

早先,筷子称为“椟”,还有一个名字叫“箸”。据称,筷子是古时姜子牙因神鸟而创造,抑或是大 禹治水时发明——由于工作繁忙,为了省时间,吃饭时他就找了两根树枝做工具。

以上当然归于传说。有一种观点看上去比较合理:钻木取火的方式出现后,茹毛饮血的先民们吃上了有温度的熟食,再用手抓就不太方便,早期的筷子应运而生。

虽然只是猜测,但先秦时期“箸”只用来夹菜是真的。《礼记·曲礼上》中说:“羹之有菜者用椟;

其无菜者不用楝。”“羹”不是现在所说的汤,而是指用肉或菜做成的带汁食物,用筷子取食显然更合适。“筷子”之名的出现,应该在明代。明代《菽园杂记》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

由于“著”和“住”同音,船家特别忌讳,改称“快儿”,希望船可以快行,讨个口彩。考虑到筷子的 材质一般是竹木,所以又加了个竹字头。这个名字在民间广泛流传,久而久之,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也开始使用。到现代,则统一称为“筷 子”。  (选自“学习强国”

学习平台,有删改)

1. 给这篇短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题目()。
2 . 这 篇 文 章 主 要 介 绍 的 是 ( ) 。
3.关 于 短 文 , 下 列 说 法 错 误 的 是 ()。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