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丧”文化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情况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媒介“丧”文化对大学生社交文化的影响情况。本问卷采取匿名形式,回答没有对错,结果仅供数据统计使用,请您放心作答。问卷预计会占用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
1. 您的年级是?
2. 您的性别是?
3. 您所学的专业属于?
二、大学生社交情况调查
4. 您平时的社交对象主要为?(可多选)
5. 进入大学后,您失去了主动社交的欲望?
6. 您目前的社交情况是?
7. 您认为影响大学生社交的因素包括?(可多选)
8. 您每天平均用于网上冲浪、游戏、社交聊天等使用新媒介的时间约为?
9. 您使用新媒介进行社交的主要形式包括?(可多选)
10. 您使用新媒介进行社交的目的是?(可多选)
11. 相比于传统面对面交往模式,您更喜欢利用新媒介进行交往?
12. 下列说法,您觉得哪些属于新媒介中的“丧”文化?(多选)
13. 您使用带有如葛优瘫或“我已经是个废人了”等“丧丧的”表情包的频率是?

14. 对于带有颓废、悲观、自嘲、调侃等情绪如“谢谢那些曾经击倒我的人,躺着真舒服”等说法的走红,您认为

  • 非常符合
  • 比较符合
  • 一般
  • 比较不符合
  • 非常不符合
它体现了当下人们的真实心理状态
它是一种自嘲和排解压力的方式。
它只是一种有趣的戏谑。
它传递了负能量,导致大学生缺乏进取心。
它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下降。
我很反感,它给年轻人贴上了消极的标签。
我持一种中立态度(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15. 您经常接触到的新媒介“丧”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多选)
16. 您在网络“丧文化”中扮演什么角色?

17. 新媒介“丧文化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您认为

  • 非常符合
  • 比较符合
  • 一般
  • 比较不符合
  • 非常不符合
使大学生从另一个侧面认识自己,有助于自我接纳。
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有助于压抑情感的释放。
网络我和现实我的巨大冲突,加剧大学生自我的割裂
有了互联网“嘴替”,给自己不愿社交,不擅长社交的借口,加剧了现实生活中的“零社交”
给年轻人贴上了消极的标签,降低了大学生主动社交的意愿
对大学生的社交毫无影响

18. 请您用1-10分来评价“丧文化”对您减少社交活动意愿的影响程度,1分表示完全没有影响,10分表示影响极大。

以上是本次问卷的所有问题,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祝您心想事成!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