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您好!本问卷旨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高校中的传播与教育现状,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问卷匿名填写,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感谢您的支持!
1.您所属的高校是?(按首字母排序)
请选择
2. 您的民族是?
请选择
3. 您的身份是?
请选择
4. 您的专业或主要学科领域是?
文科类
理工类
艺术类
其他
5. 您是否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常了解
比较理解
一般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6. 您是否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一般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7. 您所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
传统口头文学(如民间故事、史诗、谚语)
传统音乐、舞蹈、戏剧(如昆曲、京剧)
传统手工艺(如剪纸、陶瓷、刺绣)
民俗与节庆活动(如端午节、妈祖信俗)
传统医药(如中医针灸)
传统体育与游艺(如太极拳、围棋、赛龙舟)
传统饮食技艺(如茶艺)
传统历法与天文知识(如二十四节气)
其他
8. 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选修课
校园活动
旅游体验
书籍/纪录片
家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短视频平台
其他
9. 您认为您所在的高校对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支持力度如何?
非常支持
比较支持
一般
支持不足
无支持
10. 您所在高校是否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请您阅读:非遗研究基地是指由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等组织设立的,以保护传承非遗并开展研究为目的的机构。)
是
否
11. 您所在高校是否开设非遗相关课程(选修课)?
是
否
12. 您所在高校是否组织开展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
是
否
13. 每学期高校组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频率是?
0次
1-2次
3-4次
5次及以上
不清楚/不确定
其他
14. 您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非遗活动?
是
否
15. 您参加过哪些形式的非遗活动?
非遗研学
非遗讲座
非遗主题晚会
音乐、歌舞学习
手工艺体验(如剪纸)
其他
16. 未参加非遗活动的原因是哪些?
缺乏兴趣
时间冲突
不了解非遗活动信息
活动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缺少同伴参与
参与人数过多,体验不佳
其他
17. 如有参加,您的活动体验如何?
体验良好
体验乏味
18. 您认为造成体验感较好的原因是?
增强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活动形式生动有趣,参与感强
学习到非遗技艺背后的历史与智慧
促进了与不同民族同学的交流互动
活动设计贴近生活,易于实践体验
其他
19. 您认为造成体验感较差的原因是?
活动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
活动设计互动性不足,体验感差
非遗内容与民族文化关联性表达不清晰
活动组织混乱,流程不清晰
缺乏跨民族合作体验环节
其他
20. 您是否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请您阅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在历史、心理、社会、制度、政治文化等层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识性的集体身份的认同。)
是
否
21. 您认为非遗教育在帮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如何?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作用较小
无作用
22. 您认为非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增进文化认同
促进民族交流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进民族自豪感
其他
23. 您认为当前高校非遗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师资力量薄弱,缺少非遗专业教师
活动方式单一,未能与非遗特色进行融合
师生参与度低,对非遗了解较少
政策支持不足,缺乏专项保障
其他
24. 您认为学校以何种方式能更好推广非遗文化?
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
邀请多民族学生推广宣传
开设特色非遗选修课
设立专项经费扶持非遗文化发展
搭建数字化非遗资源共享平台
开展“校地合作”,完善合作机制
其他
25. 为了验证问卷有效性,请选择C选项。
B
A
D
C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