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区域差异主题】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跨越我国大江南北,从东北林海雪原到西北胡杨大漠,从青藏雪域高原到江南鱼米之乡,记录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绚烂多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书写了祖国恢宏壮阔的山河史诗。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1-2小题。


1.首都北京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2.冬季,广州绿树成荫、哈尔滨冰天雪地,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023·湖南永州·统考中考真题)“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3-5小题。


3.土地类型①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4.土地类型②区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5.关于中国土地资源和耕地利用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图为我国长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小题。


6.长城主要分布在()

(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7-9小题。


7.与区域乙和区域丁的分界线大致一致的是()
8.下列诗句的描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9.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红色旅游景点是红色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构成要素主要有革命历史遗迹、革命纪念设施和伟人故居。我国红色旅游景点众多,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和军事战略智慧的体现。下图是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的空间分布图。完成10-12小题。


10.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数量最多的是()
11.小明想知道红色旅游景点——遵义会议会址在贵州省的位置,应选择查找的地图是()
12.相对于观光类旅游景点,红色旅游景点具有突出的()

(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读“我国已设立的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完成13-15小题。


1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目前没有设立国家公园的是()
14.下列国家公园中,游览时需克服高寒、缺氧困难的是()
15.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川、陕、甘三省区,游览该公园常看到()

(2023·广西·中考真题)小明在欣赏“祖国风光”邮票时,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地理信息。图为该套邮票中的4张。完成16-17小题。


16.4张邮票中的地理景观与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对应正确的是()
17.“万里长城”邮票取景于北京八达岭长城。拥有长城这样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反映北京()

(2023·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中考真题)凭借特色烧烤火爆“出圈”的山东淄博成为网红城市后,这座老工业城市突然“复活”,仅2023年3月份就接待游客480万人次。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完成18-19小题。


18.山东淄博所在的地理区域是图中的()
19.“五一”长假,家住哈尔滨的小明同学乘火车去体验了特色烧烤,他选择的最合理的铁路干线应该是()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目前,我国农村有农民在住房屋顶、农业大棚、草场、水塘等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既可以自用于生产生活,也可以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读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完成20小题。




20.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部分地区形成了发电与农业生产两不误的“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在我国青藏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光互补”形式是(  B )

(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除夕夜,北方包饺子迎新年,南方年糕扑鼻香,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显著,完成21-23题。

2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划分依据,主要考虑的是()
22.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23.关于南、北方人文风情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2022·青海·统考中考真题)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2022年6月3日。“吃粽子”“赛龙舟”“系五色线”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左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小题。


24.今年端午节这天,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位于()
25.“赛龙舟”习俗活动多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统考中考真题)袁隆平院士团队在盐碱地上选育出新型“海水稻”,亩产量可高达800kg。盐碱地成粮仓,全国至少可增加1亿亩耕地,能有效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下图是我国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分布图,据此完成26-27小题。


26.我国盐碱地占耕地比重最大的区域是()
27.盐碱地能种植“海水稻”且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

(2022·辽宁辽阳·统考中考真题)读下图,完成28-29小题。


28.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
29.关于甲、乙两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2022·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很多生产性建筑是劳动人民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建造而成的。图所示为我国某地生产葡萄干的荫房,平顶,墙体多由土坯垒砌,多孔。据此完成30-31小题。


30.该荫房分布在我国的()
31.荫房墙体多孔主要为了()

(2022·辽宁葫芦岛·统考中考真题)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32-35小题。


32.以“高寒”为显著地理特征的地区是()
33.与甲、乙两地区分界线位置大致相当的是()
34.下列水果中,主要产自甲地区的是()
35.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丙地区最适宜发展()

(2021·重庆云阳·统考中考真题)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36-38小题。


36.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37.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名称,不正确的是()
38.下列有关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021·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39-40小题。


39.图中①、②、③为四大地理区域间的界线,界线②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40.下列描述,与丙地区不相符的是()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