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1.您的居住地是?
河北省内(请注明城市)
京津冀其他地区
国内其他省份
-境外
2. 您的身份是?(单选)
本地乡村居民
周边城市游客
文旅从业者
政府/机构管理者
学生
3. 您的年龄是?
18岁以下
18-30岁
31-45岁
46-60岁
60岁以上
4. 您的年收入水平大约是?
3万元以下
3-6万元
6-10万元
10-20万元
20万元以上
5您每年参与乡村旅游的频率是?
从未参与
1-2次
3-5次
6-10次
10次以上
6您通常选择什么时间进行乡村旅游?
周末
法定节假日
寒暑假
工作日
随时
7.您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可多选)
休闲放松
体验乡村文化
品尝农家美食
购买农产品
亲子教育
摄影采风
商务/团建
其他
8.您每次乡村旅游的平均消费金额大约是?
100元以下
100-300元
300-500元
500-1000元
1000元以上
9. 您对河北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了解程度是?
非常熟悉(能举例说明3个以上成功案例)
了解(知道2-3个典型模式)
听说过(但不确定具体内容)
完全不了解
10. 您接触过以下哪些河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模式?(多选)
非遗工坊(如年画/剪纸体验)
农旅融合(采摘园/民宿集群)
红色教育基地(西柏坡/狼牙山)
康养旅游(温泉/中医药养生)
科技赋能(VR/AR沉浸式景区)
均未接触
其他:
11.您是否了解河北省以下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可多选)
平山县李家庄村红色旅游
滦州市教场村民宿经济
黄骅市齐家务镇非遗文化游
尚义县特布不落村"体育+"模式
乐亭县"数字乡村"建设
都不了解
12.您是否愿意为体验农事活动(如采摘、农耕等)支付额外费用?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一般
不太愿意
完全不愿意
13. 您获取河北文旅资讯的主要渠道是?(多选)
政府宣传
短视频平台
旅游网站
亲友推荐
线下活动
14. 您认为文旅产业对乡村经济的主要贡献是?(多选)
农产品销售
土地流转收益
集体分红
带动周边服务业)
其他(请注明)
15. 您是否观察到文旅项目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作用?(如非遗传承/节庆复兴)
是
否
16. 您认为文旅项目对乡村生态的影响是?(单选)
正面(环境整治/绿化提升)
中立(无明显变化)
负面(污染/过度开发)
17. 您认为文旅项目对乡村治理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多选)
村集体议事能力提升
矛盾纠纷减少
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提高
无明显关联
18. 您是否观察到文旅项目对乡村教育的间接影响?(如游客捐赠/研学合作)
是
否
19. 您认为当前河北乡村文旅项目的主要短板是?(多选)
资金不足(融资渠道单一)
人才匮乏(管理/运营/服务人才)
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IP)
宣传不足(知名度低)
基础设施差(交通/卫生/网络)
生态保护压力(过度开发风险)
其他:
20.您是否遇到过以下问题?(多选)
景区服务不规范(宰客/卫生差)
体验项目单一(缺乏互动性)
交通不便(自驾游停车难/公交班次少)
信息化程度低(无线上预约/导航困难)
无明显问题
21.您认为制约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是?
政策稳定性(补贴/用地政策)
市场需求波动(季节性/疫情冲击)
资源整合难度(跨部门/跨区域合作)
其他(请注明)
22.您是否担心文旅项目对乡村生活的负面影响?(如噪音/物价上涨)
是
否
23. 您认为当前文旅项目对乡村青年的吸引力如何?(1-5分)
1分(完全无吸引力)
2分(较弱)
3分(一般)
4分(较强)
5分(非常强)
24. 您是否观察到文旅项目与乡村传统产业的融合不足?(农业,手工业)
是
否
25. 您认为哪些模式适合河北乡村文旅创新?(多选)
数字文旅(直播带货/云游景区)
体育+旅游(滑雪/马拉松赛事)
研学旅行(非遗课堂/农耕体验)
康养旅游(中医药养生/温泉疗愈)
夜间经济(灯光秀/实景演出)
26. 您是否支持通过“文旅+”整合周边资源?(如文旅+农业/教育/科技)
非常支持
支持
一般
不支持
27. 您认为哪些政策能提升文旅赋能效果?(多选)
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如非遗保护基金)
推行“一村一品”特色品牌计划
建立跨区域文旅资源整合机制
鼓励高校开设文旅融合专业
其他(请注明)
28. 您是否支持通过“村民入股”深化利益联结机制?
是
否
29.您认为文旅产业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经济发展
文化传承
生态保护
社会和谐
30.您对河北"文旅+乡村振兴"模式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看待?
非常乐观
比较乐观
一般
不太乐观
非常悲观
31.您对河北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还有哪些建议?(开放题)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