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融入“大思政课”认知情况问卷调查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为深入探讨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路径与育人价值。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您的宝贵意见将作为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且采用匿名形式,请放心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
1.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18~20岁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岁及以上
2.您的性别
男
女
3.您的职业
高校学生(请注明专业)
高校教师
中小学教师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企业员工
自由职业者
退休人员
其他(请注明)
4.您的学历
高中及以下
本科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5.您所在地区(请填写具体省份/城市)
二、沂蒙精神认知情况
1.你是否了解沂蒙精神?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一般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2. 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沂蒙精神?(可多选)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如沂蒙革命纪念馆等)
电视、电影、纪录片
书籍、报刊、杂志
网络平台(短视频、公众号等)
家人朋友讲述
学校教育(课程、讲座等)
家庭传承
社会宣传活动
3. 您认为沂蒙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可多选)
党群同心
军民情深
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
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爱党爱军
开拓奋进
艰苦创业
4. 在您看来,沂蒙精神在当代社会是否仍具有价值?
非常有价值
较有价值
一般
价值不大
没有价值
5. 您认为沂蒙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激励人们艰苦奋斗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其他(请注明)
三、“大思政课”认知情况
1. 您是否了解“大思政课”?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一般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2. 您认为“大思政课”与传统思政课的区别在于?(可多选)
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元
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
更注重实践教学
强调全社会协同育人
其他(请注明)
3. 您认为“大思政课”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可多选)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历史文化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其他(请注明)
4. 您参与过哪些形式的“大思政课”活动?(可多选)
课堂理论教学
社会实践调研
红色基地现场教学
线上思政课程学习
主题讲座、报告
未参与过
其他(请注明)
5. 您认为“大思政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如何?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不太重要
完全不重要
6. 您觉得目前高校“大思政课”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哪些优点?(可简要说明)
7.您觉得目前高校“大思政课”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哪些缺点?(可简要说明)
四、沂蒙精神融入“大思政课”认知情况
1. 您是否了解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相关实践?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一般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2. 您是否认为沂蒙精神应该融入高校“大思政课”?
非常应该
应该
无所谓
不应该
完全不应该
3. 您认为将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有必要吗?
非常有必要
较有必要
一般
不太有必要
完全没必要
4. 您认为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主要意义是什么?(可多选)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提升社会责任感
促进价值观塑造
丰富文化知识
其他(请注明)
5. 您认为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可多选)
开设沂蒙精神专题课程
组织沂蒙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邀请沂蒙精神传承者进课堂宣讲
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学习
编写沂蒙精神特色教材
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参观学习、志愿服务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影视作品等)
邀请专家学者或亲历者进行讲座
学生自主学习与研讨
其他(请注明)
6. 您认为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对学生的育人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提升社会责任感
促进价值观塑造
无明显作用
其他(请注明)
7. 您对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实施效果有何评价?
非常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8. 您觉得目前沂蒙精神在高校“大思政课”中的融入程度如何?
非常深入,效果显著
有一定融入,但仍有提升空间
融入较少,不太明显
几乎没有融入
9. 您认为当前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存在哪些困难或问题?(可多选)
学生兴趣不高
教学资源不足
师资力量欠缺
教学方法单一
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不足
教师对沂蒙精神的理解与掌握不够深入
其他(请注明)
10. 您对沂蒙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满意吗?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满意
不太满意
完全不满意
11. 您认为在沂蒙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或挑战?(可简要说明)
12.对于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你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和期望?(可简要说明)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