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大学生志愿参与行为持续性研究问卷【复制】

亲爱的志愿者:
        您好!十分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与此次问卷调查。这是一份用于学术研究的论文调查问卷,旨在了解您参与志愿服务时的一些方式与感受。本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每个问题的回答均无对错之分,请您根据实际情况作答。调查结果仅用做研究之用,对于您的个人信息我们将会严格保密。如果问题或答案描述的情况与您的情况不符,也请您挑选最接近的答案,您真实的回答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再次感谢您,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一、背景调查(单选)
1. 您的性别
2. 您的年龄
3. 您的学历
4. 您所在的学校类型
5. 您所在的年级
6. 在过去的两年,您平均每月参与志愿服务的频率
7. 您参与志愿服务类型有:

二、主体问卷(5级量表: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中立,4=同意,5=非常同意)

维度1:行为持续性
8. 我愿意在未来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9. 即使没有学分或奖励,我也会主动参与志愿服务。
10. 我经常考虑不再参加志愿服务
维度2:被志愿现象
11. 学校将志愿服务时长作为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
12. 班级或社团强制要求必须完成一定志愿服务时长
13. 因未完成志愿时长而影响综合素质测评成绩
维度3:功利化动机
14. 参与志愿服务是为了获得学分或综测加分
15. 志愿经历能提升简历竞争力,有助于就业或升学
16. 通过志愿服务结识人脉资源对未来发展有帮助
维度4:过度神圣化
17. 认为志愿服务必须出于纯粹的利他动机,不能有个人获益
18. 将志愿服务视为道德义务,不参与会感到内疚
19. 媒体报道的“感动人物”让我对志愿服务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
维度5:服务被利用
20. 志愿活动中存在形式主义,实际帮助效果有限
21. 部分组织以公益名义进行商业宣传或数据造假
22. 志愿者劳动被过度剥削,缺乏基本权益保障(如补贴、保险)
维度6:形式化参与
23. 活动内容重复单调,缺乏创新性(如长期只做支教、敬老院慰问)
24. 组织流程僵化,缺乏灵活性和自主选择空间
25. 服务结束后没有反馈机制,不清楚实际贡献价值
维度7:专业性不足
26. 活动前未接收专业培训,仅凭热情参与。
27. 服务内容与个人兴趣/专业技能不匹配
28. 组织缺乏长期规划,难以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