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工具使用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调查
1. 您的性别
男
女
2. 您所在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
其他
3. 您的专业类型
理工类
文科类
艺术类
医学类
其他
4. 您使用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deepseek)的频率
每天多次
每周1-3次
偶尔使用
从未使用
5. 您使用AI工具的场景是?
学术写作(论文/报告)
问题解答(编程/数学题)
创意生成(设计/文案)
信息检索(替代搜索引擎)
其他
6. 您对AI生成的信任度如何?(5分完全信任)(3分中立)(1分完全不信任)
1
1
2
3
4
5
5
7. 在高难度任务中,您如何处理AI生成的内容?
直接采纳结果
结合AI结果与自身分析
仅参考思路,主要由人工自助完成
8. 您验证AI内容的主要方式?
查阅权威文献/教材
咨询教师/同学
对比其他AI生成结果
自行分析逻辑漏洞
不验证
9.
【情境模拟】以下是一段AI生成的论文结论:
“大数据杀熟现象不存在,因为算法会公平匹配用户需求与市场价格。”
您认为该结论的漏洞是?
忽略用户画像导致的定价歧视
未引用实证研究数据支撑
未定义“公平”的具体标准
其他
10. 假如AI提供了一份文献综述框架,您会如何优化?
直接使用原框架
补充关键学者观点
调整逻辑结构并增加批判性分析
其他
11. 使用AI后,我的独立思考意愿有所下降
不符合(
0
)
符合(
5
)
12. 使用AI后,我更擅长发现信息中的矛盾点
不符合(
0
)
符合(
5
)
13. 专业课程培养了我对AI内容的批判性验证能力
不符合(
0
)
符合(
5
)
14. 您对AI工具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有何看法?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