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电影受众认知与记忆形塑调查问卷
尊敬的受访者:
本问卷旨在研究新主流电影对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形塑作用,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采取匿名形式,请您根据真实观影体验作答,感谢您的参与!
1. 性别
男
女
2. 年龄
18岁以下
18-25岁
26-35岁
36-45岁
46岁以上
3. 职业
学生
企业职员
公职人员
自由职业者
其他
4. 您是否观看过以下新主流电影?
《长津湖》
《红海行动》
《我和我的祖国》
《流浪地球》
《金刚川》
《守岛人》
其他
5. 您主要通过何种渠道观看新主流电影?
影院
网络流媒体(如腾讯、爱奇艺)
短视频平台片段
电视放映
其他
6. 您是否参与过新主流电影的二次创作(如剪辑、评论、表情包)?
是
否
7. 你认为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的主旋律混剪对您了解电影内容的作用是?
显著增强兴趣
补充碎片化信息
无影响
产生审美疲劳
8. 观看新主流电影后,我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记忆更加清晰(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
1
1
2
3
4
5
5
9. 电影中红色色调(如国旗、军装)的使用让我感受到强烈的民族情感(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
1
1
2
3
4
5
5
10. 电影中的方言对白增强了我对地域文化的认同
1
1
2
3
4
5
5
11. 电影中的集体群像让我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传承
1
1
2
3
4
5
5
12. 电影中的动作设计让我联想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1
1
2
3
4
5
5
13. 您认为新主流电影中哪些符号最能代表中华民族集体记忆?
历史地标
英雄人物形象
红色视觉元素
民族音乐
方言对白
其他
14. 您是否因观看新主流电影而产生以下情感?
民族自豪感
历史使命感
集体归属感
无显著感受
15. 您更倾向于与哪类人群讨论新主流电影内容?
同龄朋友
家庭成员(父母/子女)
社交媒体网友
不主动讨论
16. 你认为Z世代(1995~2009年出生)对主旋律叙事的接受度如何?
高度认同
选择性接受(如科幻元素)
抵触
无感
17. 您认为新主流电影在集体记忆建构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叙事同质化
符号堆砌
年轻群体疏离
技术应用不足
其他
18. 您希望未来新主流电影如何改进?
增加互动技术(如VR/AR)
强化平民视角
融入青年亚文化
拓展国际传播
其他
19. 请描述一下新主流电影中让您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0. 您对新主流电影形塑中华民族记忆的其他建议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