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与AI生成内容道德行为调查问卷
1. 您的性别
男
女
2. 您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及以上
3. 您的专业类型:
理工类
人文社科类
艺术类
其他
4.
您是否了解《网络安全法》中关于“禁止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的规定?
非常了解
大致了解
听说过但不清楚细节
完全不了解
5.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经他人同意使用AI生成其肖像或声音可能涉及违法,您是否知晓?
是
否
6. 某大学生用AI生成一篇影评发布在社交平台,未标明“AI生成”,导致读者误以为是原创。您认为该行为是否违反法律或道德?
仅违反道德
可能违反《著作权法》(如侵权风险)
无问题,属于技术合理使用
不确定
7. 您在使用AI生成内容时,是否会主动标注“AI生成”或声明来源?
总是会
偶尔会
从未考虑过
8. 您在匿名论坛看到有人用AI伪造名人发言煽动舆论,您会:
立即举报
提醒发帖人删除
转发给朋友讨论
不予理会
9. 您发现他人未标注AI生成内容获得高分,您的态度是:
强烈反对,认为不公平
理解但不认同
无所谓
羡慕并可能效仿
10. 您认为AI生成内容可能引发哪些道德争议?(可多选)
版权归属不明确
虚假信息传播
侵犯个人隐私(如深度伪造)
削弱人类创造力
其他
11. 您认为AI生成内容是否应享有著作权?
是,AI创作成果需保护
否,著作权应归属使用者或开发者
需根据具体用途判定
无明确观点
12. 您是否曾因道德压力放弃使用AI工具完成本可更高效的任务?
是,多次
是,偶尔
否,效率优先
从未考虑过道德问题
13. 您认为不同专业(如理工科与人文社科)的学生对AI生成内容的道德争议看法是否存在差异?
差异显著,专业背景影响道德判断
有一定差异,但非决定性因素
差异不大,主要受个人价值观影响
不确定
14. 您是否了解其他国家(如欧盟)对AI生成内容的法律监管政策(如《人工智能法案》)?
非常了解
大致了解
仅听说过名称
完全不了解
15. 您是否愿意主动学习与AI伦理相关的课程或讲座?
非常愿意
视内容实用性而定
无兴趣
认为学校应强制要求学习
16. 您更希望学校通过哪种方式加强AI伦理教育?(可多选)
开设必修课程
举办专家讲座
组织辩论赛或案例分析工作坊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
其他
17. 您认为未来AI技术开发者是否应承担更多道德责任?请阐述理由。
18. 对于AI生成内容引发的道德争议,您最关注的问题是?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