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古诗词学习调查问卷
尊敬的参与者:
您好,感谢您参加本次AI古诗词问卷调查。为了更好地传承诗歌文化,提升未来活动质量,诚邀您填写以下问卷。您的反馈将为我们提供重要参考,请如实填写,谢谢!
您的身份是:
A.本校学生
B.社区居民
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1.您对《春望》《过零丁洋》《己亥杂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五首诗的了解程度如何?
A.完全没听说过
B.仅知道诗名
C.能背诵部分诗句
D.能熟练背诵并简单理解
2.您知道《春望》的创作背景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吗?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玄武门之变
D.不知道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在古代指什么?
A.一部儒家经典
B.一次科举考试
C.一条经商道路
D.不知道
4.您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如何?
A.非常感兴趣,主动学习
B.比较感兴趣,学校或活动要求时会学习
C.一般,没特别感觉
D.不感兴趣
5.在接触AI学习工具前,您通常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古诗词?【可多选】
A.课堂老师讲解
B.自己阅读诗词书籍
C.参加诗词朗诵活动
D.听长辈讲述
E.其他
6.学习使用AI工具后,您对诗歌背景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何变化?
A.有很大提升,能清晰讲述背景及相关历史事件
B.有一定提升,了解了更多之前不知道的内容
C.没什么变化
D.不清楚
7.对于诗句的理解,使用AI后,您觉得理解难度有何变化?
A.难度大幅降低,能深刻领会含义
B.难度有所降低,理解更透彻了
C.变化不大
D.感觉更难理解了
8.以下关于《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理解,您认为正确的是?【可多选】
A.表达了诗人虽辞官仍关心国家的情怀
B.只是描写自然落花现象
C.以落花自比,体现奉献精神
D.不知道
9.现在您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有什么变化?
A.兴趣大增,主动找更多诗词学习
B.比之前更感兴趣了
C.兴趣没变化
D.兴趣降低了
10.您对借助AI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程度是?
A.非常感兴趣
B.感兴趣
C.一般
D.不感兴趣
11.您是否愿意继续用AI学诗?
A.非常愿意
B.不确定
C.不愿意
12.您最喜欢AI的哪种学习辅助方式?【可多选】
A.AI问答,帮助理解背景和内容
B.AI生成图片,展现诗词画面
C.AI制作视频,传达诗人情感
D.其他
13.您是否会向他人推荐使用AI学习古诗词?
A.一定会,效果非常好
B.可能会,觉得有帮助
C.不确定
D.可能不会
E.一定不会
14.您对本次活动的整体满意度如何?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2.您对活动流程的建议是?
A.增加互动时间
B.缩短环节
C.调整顺序
D.其他
15.如果未来举办类似活动,您是否愿意再次参加?
A.非常愿意
B.愿意
C.视内容而定
D.不愿意
4.您更希望参与哪种类型的文化活动?
A.诗词赏析
B.历史情景剧
C.手工创作
D.知识竞赛
E.其他
16.您通常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古诗词?
A.书籍
B.学校
C.互联网
D.其他
17.您认为参与此类活动的最大障碍是?
A.时间冲突
B.身体不便
C.缺乏兴趣
D.其他
18.使用AI学习古诗词后,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9.对于AI学习古诗词,您还有哪些期望或建议?例如希望增加的功能、改进的地方等。
20.对于我们举办的活动,您还有哪些期望或建议?
21.您的年龄是?
您的年龄段:
18岁以下
18~25
26~30
31~40
41~50
51~60
60以上
您目前从事的职业:
市场/销售/商务
采购
行政
人力
产品/运营人员
个体经营者
财务/会计/出纳/审计
企业管理者
律师/法务
设计从业者
服务业人员
技术开发/工程师
农林牧渔劳动者
工人劳动者
全职家庭主妇/夫
自由职业
离休/退休
学生
老师
医护人员
科研人员
党政机关人员
其他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